5年50个百万富翁:金蝶的期权造富计划和揽才武器
2002/06/05
数年前曾抱怨国内软件企业从来就不缺少人才而是资金的徐少春,确实曾为区区几十万块钱生过愁;不过如今已经不同,从去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到今年5月15日,徐少春已经向他的员工分配了三次购股权(股票期权),共有55名员工得到了800余万股的购股权,借助这项计划,徐少春底气十足地向记者坦言:“目前金蝶员工中的百万富翁至少已经超过10名,再过5年至少会达到50名,到时候千万富翁也不会是一两个,出现亿万富翁也在预料之中。” 徐少春介绍说,截至2001年共有156名员工通过信托股票持有公司8.62%的股权,而因为得到了香港联交所的特许和豁免,随着将来在资本市场上的增资扩股,金蝶将拿出总股本的30%作为员工的股票期权进行分配,“应该说,在国内外同业中,即便是与微软、IBM相比也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他还透露说:“最近公司计划给公司的某一位员工,发放价值1000多万的股票” 金手铐大于金饭碗的诱惑? 26岁的市场联盟部经理陈景伟是第一批期权获得者,到记者采访时他已享受了8个月“纸上富贵”的幸福:“期权对于我就像天上掉馅饼,其实对别的员工也是如此,因为金蝶的期权是在员工获得正常的工资奖金外的又一笔收入,可以通过员工的努力获得最大收益。”他相信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话:“加薪是很难鼓励员工的,因为员工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期权不一样,这是实际收入以外的馅饼。 华东区副总经理、实施总监张积木曾在多家外企任高级职务,虽然在他去年被招揽进来时金蝶已经推行了期权制度,但他认为:“平心而论,我并不是因为金蝶有期权才来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得到期权的同时也得到了某种信任和尊重。当时获得第一批期权的有35名员工,共175万股,平均每人5万股左右,其实数额并不大。但是我想说的是,只要我在金蝶一天,就不会卖掉金蝶的股票,我认为持有金蝶的股票是一种长期投资。”当然,作为一个拥有丰富ERP实战经验业务中坚,他相信“中国的ERP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上升通道,一定会大幅度地反映到资本市场上。” 人才争夺战的武器 几年前的资金窘迫已经被徐少春在深圳科技园的豪华总裁办公室扫荡一空,打造中国软件业航母的念头也开始在他的胸中酝酿。他当然明白,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已经不是优裕的办公条件和办公室中的电脑,而是晃动在电脑中间的那些脑袋,以及如何吸引更多更聪明的脑袋。 徐少春最犀利的武器,当然就是期权。 去年年底,金蝶从TCL手中用股权置换和现金收购北京开思,是其展开收购计划的第一步。对于这场收购的总体目标,徐少春说:“不仅仅在于开思十年形成的专业软件品牌和庞大的客户基础,更在于开思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技术研发队伍和实施顾问队伍。”实际上谁都知道,客户会随着人才流动。徐少春为了稳住一个人才队伍和客户基础,采用的便是期权、股票等形式与开思的管理层和骨干队伍签订若干年的有条件聘用合约,彻底消化了开思的智力资源。 而作为人力资源部总监,黄良明认为有期权这样一个工具,对于公司吸引、留住人才,特别是招揽技术骨干、高端管理人才会起到相当明显的作用。“我们真正开始使用这个武器网罗人才,确切的说是从今年开始的,在今年的招聘中共有6人是通过承诺期权才进来的。” 据透露,金蝶即刻会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人才招聘,股票期权的“诱饵”作用是否可能再次得到验证,尚不得而知。但因为这一独门武器,徐少春在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少了许多失败的担心。 利益明灯会否蒙尘 徐介绍说,目前公司的购股权授予范围首先确定在管理骨干中层以上、技术团队的高级职称以上,将来也有可能往下延伸,但这要取得董事会的通过。 制度方面的建设,金蝶上下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去年公司制定颁布了公司法律《购股权计划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规定了购股权的授予对象为“在本集团及附属公司工作满一年,并且为本集团及附属公司重要及高级管理人员、或重要及高级业务及技术人员,或经本集团董事会确认的外聘高级管理、业务及技术人员”,依据是“拟授予对象的绩效表现”和“预计为本集团发展创造的价值”。徐少春解释说,在产品开发方面的高尖端人才是首先的考虑对象,其次是高级管理人才和市场销售专才,而分配依据中预计未来创造的价值为最重要因素。 按公司法律,授予程序是先由管理层提名授予对象,人力资源部进行考察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和总裁在“员工购股权审批表”上审核签字,然后交公司董事会批准通过。 曾经历过两次人才聚拢危机的徐少春,自然知道平等公正地执行这一公司法律的重要性,实际上他已经为人力资源部配备了足够的人力,不惜重金吸纳黄良明总监人力管理,他当然不希望出现刘敦和担心的问题。 徐少春的诚意,反映在他流传在公司的一句口号:“不为徐少春打工”。 但不知道徐少春在接下来的人才争夺战中,会因此使多少人怦然心动。
请先阅读并同意协议
扫码对话徐少春
您好! 想了解金蝶云产品或解决方案吗? 请点击立即咨询,我将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