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款期末对账时每条核算项目都无差额,取消勾选显示核算项目查看总额时,却存在差额,这是什么原因?经过查询分析,发现一单付款单已审核且生成凭证,但在期末科目对账明细中未体现在应付本期发生额一栏
销售对账平台,确认数量可以大于实发数量,这样在哪里可以限制吗?万一不小心录错了,那按对账后的结果开发票,不是就多开了
请教,K3里如何查看预收账款,冲抵核销应收账款的余额呢,找了半天没找到有这种报表?
例如:
1,100万的合同,已发货80万,已开发票45万,已收款30万。在初始化怎么反应这个合同?
2,100万的合同,已发货100万,已开发票45万,已收款30万。在初始化怎么反应这个合同?
预收单因为更改了审批流,所以无法反审,但是因为这个订单的财务日期不对,
问题1 :此预收单审批了,但是没做核销,如果删除或关闭是否有其他影响?
问题2:如果没有影响该如果删除或关闭?
求解:金蝶K3 wise总账模块应收账款属性已是空白状态,但在总账中录入凭证时,仍然显示授控应收应付系统状态,怎么解决?
行政事业版14.0能不能实现财务凭证和预算凭证在一张凭证上出现,方便打印和查找。
各位大神,行政事业版V13.0工资模块想复制上个月的某一列数据,单击区选按钮之后选择不了整列!!!!!!!!!
迁移检测后,提示员工部门和岗位是必录项,手工修复时发现太难了,一千多员工,只能一个一个手工修改,有没有批量修改工具可以用呢,这一千多员工我几乎就要放弃了
WISE 15.1,现金模块,怎么控制现金银行余额不能为负数,或者出现负数时不能保存?
应付款期末对账时每条核算项目都无差额,取消勾选显示核算项目查看总额时,却存在差额,这是什么原因?经过查询分析,发现一单付款单已审核且生成凭证,但在期末科目对账明细中未体现在应付本期发生额一栏
销售对账平台,确认数量可以大于实发数量,这样在哪里可以限制吗?万一不小心录错了,那按对账后的结果开发票,不是就多开了
请教,K3里如何查看预收账款,冲抵核销应收账款的余额呢,找了半天没找到有这种报表?
例如:
1,100万的合同,已发货80万,已开发票45万,已收款30万。在初始化怎么反应这个合同?
2,100万的合同,已发货100万,已开发票45万,已收款30万。在初始化怎么反应这个合同?
预收单因为更改了审批流,所以无法反审,但是因为这个订单的财务日期不对,
问题1 :此预收单审批了,但是没做核销,如果删除或关闭是否有其他影响?
问题2:如果没有影响该如果删除或关闭?
求解:金蝶K3 wise总账模块应收账款属性已是空白状态,但在总账中录入凭证时,仍然显示授控应收应付系统状态,怎么解决?
行政事业版14.0能不能实现财务凭证和预算凭证在一张凭证上出现,方便打印和查找。
各位大神,行政事业版V13.0工资模块想复制上个月的某一列数据,单击区选按钮之后选择不了整列!!!!!!!!!
迁移检测后,提示员工部门和岗位是必录项,手工修复时发现太难了,一千多员工,只能一个一个手工修改,有没有批量修改工具可以用呢,这一千多员工我几乎就要放弃了
WISE 15.1,现金模块,怎么控制现金银行余额不能为负数,或者出现负数时不能保存?
金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家李永顺,探究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助力生物医药企业直面困境、韧性成长
在网上办理各种事项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及,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尤其是像在网上进行报税这样的便利事项,也给公司和企业打开了方便大门。
在数字化时代,ERP(企业资源计划)企业管理软件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ERP通过集成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那么,面对市场上众多的ERP软件,企业该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呢?
企业考勤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监控员工考勤情况的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记录员工的上下班时间、请假和加班情况,计算工时和工资,生成考勤报表等。通过使用高效合规的考勤管理系统软件,企业可以实现对员工考勤情况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
每一个公司都想要更好的发展,当然也想要让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为公司工作,这样才能够为公司的前景带来更大的帮助,实际上现代公司给予工作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其实公司本身所承受的压力就大,想要在经济市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来源于公司工作人员辛苦的付出,所以现在不少公司都有移动办公的习惯,那么为什么要移动办公呢?
目前,在中小企业市场,金蝶已经超过了国外厂商。IDC数据显示,金蝶已连续17年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大型企业市场,中国软件主要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正是因为有如此成就,近年来金蝶就开始大力招募苍穹生态伙伴,不断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如今的数字化商业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众多挑战,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增强,供应链效率低、响应滞后,基于海量供应链数据的价值挖掘难,无法确定供应链改善的关键环节和优先顺序,无法有效地评估和衡量供应链绩效。在新形势下,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构建智能供应链是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信,即信任,乃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呈下降趋势,已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为买放心奶粉不得不海淘,想要投资却担心各种金融陷阱,商业中各种违约、拖欠款项、偷税漏税等已渐成常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均存在信任危机。